【聚焦云端:昭通线上社交新风尚】
深夜的滇东北小城,昭通南大街的网吧招牌仍在闪烁。26岁的咖啡师小李放下手中的虹吸壶,点开了手机里名为"朱提云聊天室"的APP。"在这里能听到最地道的昭通腔,连'咯是'这样的语气词都特别亲切。"他滑动着屏幕,和二十公里外的苹果种植户老杨讨论着今年的冰雹天气。
这个始创于2022年的本土社交平台,正悄然改变着乌蒙山区的社交形态。运营负责人王晓枫表示,平台现注册用户已突破8万,高峰期同时在线人数相当于把昭阳区一半的茶馆搬上了云端。独特的"昭鲁方言语音匹配"功能,甚至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的昭通人深夜排队抢麦。
在"昭通人在昆明"的主题聊天室,管理员"洒渔河畔"正组织着同乡聚会。这个由蔬菜批发商自发建立的社群,已成为两地农产品流通的信息中转站。而在"大山包摄影圈"里,旅游博主们用无人机镜头带着网友云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,弹幕里不时飘过"板扎""太攒劲了"等方言热词。
如今,这个带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数字客厅,正在尝试接入农村电商接口。就像聊天室公告写的:"给昭通人自己的云端小板凳,从摆龙门阵到卖糖心苹果,都要攒劲整。"